作者:唐郡康愷摘要
各國家地區前所未有的立法背書,使穩定幣獲得了比前輩Bitcoin更高規格的發展空間。其將沖擊傳統跨境支付,這不僅是一場商業角逐,更關乎未來主權貨幣的地位。
一場邊緣世界的虛擬狂歡終于延伸至現實。
美東時間6月5日,全球第二大穩定幣USDC(美元硬幣)發行方CircleInternetGroup,Inc.(下稱“Circle”)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首日開盤上漲122.58%,盤中因股價漲幅波動過大,一度觸發臨時熔斷。
截至當日收盤,Circle股價上漲168.5%,總市值超180億美元。次日,Circle股價繼續上攻,當前市值已超238億美元。
資本市場的熱情來自主權國家、地區對于Crypto前所未有的背書,這使得穩定幣比它的Bitcoin前輩贏得了更高規格的發展空間。
兩周前,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下稱《GENIUS法案》),中國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下稱《條例》),前后僅相隔兩天。
更早之前,歐盟、新加坡、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也已將穩定幣納入監管。
作為特殊的Crypto(CryptoCurrency),穩定幣具有去中心化、點對點、低成本、高效率等Blockchain技術優勢。與Bitcoin等Crypto不同,穩定幣通常與法定貨幣等參考資產掛鉤,以維持幣值相對穩定,并充當加密資產交易的媒介。
2014年,泰達公司(Tether)發行了第一枚穩定幣USDT(泰達幣),標志著穩定幣的誕生。近年來,憑借價值穩定、效率高、成本低等特性,穩定幣逐漸向跨境支付等傳統金融領域滲透。
與官方立法行動同步,全球支付巨頭Visa(維薩)和萬事達卡宣布將穩定幣納入其全球支付體系。這意味著穩定幣有望成為全球交易中主流的支付與結算選項。
2023年中國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以來,螞蟻、京東、騰訊等中國金融科技巨頭齊聚香港,在香港Web3(第三代互聯網)產業浪潮中探尋新機遇。
“非常令人振奮。”《條例》獲得通過后十天,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Blockchain業務總裁邊卓群接受《財經》采訪時感嘆,穩定幣合規有望打開Web3資產交易規模化發展的窗口。
“《條例》為香港穩定幣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同時這也是全球Crypto產業的重大里程碑式事件。”京東幣鏈科技CEO(首席執行官)劉鵬表示。
在穩定幣棋局之上,商業機構早已競相落子。
紐約時間4月29日,萬事達卡官網發布新聞稿稱,鑒于全球對通常與法定貨幣掛鉤的Crypto等數字化資產監管日益明朗,不久之后將為商戶新增“穩定幣結算”選項。
舊金山時間4月30日,Visa官網宣布與金融科技公司Bridge合作,為用戶提供鏈接穩定幣的卡產品。持卡人可直接使用穩定幣余額在全球任何接受Visa的商戶進行日常消費。
Visa首席產品和戰略官JackForestell說:“我們專注于以無摩擦和安全的方式將穩定幣整合到Visa的現有網絡和產品中。”
此外,美國的在線支付機構Paypal、Stripe等都已經推出了穩定幣支付。
在中國香港,螞蟻、京東等金融科技巨頭正密切關注穩定幣牌照落地進程。
2024年7月,京東集團旗下京東幣鏈科技與其余兩家公司一起入選中國香港金管局穩定幣發行人沙盒。
劉鵬接受《財經》采訪時透露,目前京東穩定幣已經進入沙盒測試第二階段,測試場景主要包括跨境支付、投資交易、零售支付等,未來將面向零售和機構提供移動端及PC端應用產品。
“通過Blockchain技術發行支付型穩定幣,不僅可以解決自身跨境結算所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有效地服務其他企業和實體經濟,于公司于社會,都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應。”劉鵬對《財經》表示。
下一步,劉鵬表示,“可以預見香港金管局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發牌事宜,我們也正在配合監管完成沙盒測試,具體發牌時間還在等監管的通知。”
螞蟻數科則希望合規穩定幣能夠打開其RWA(RealWorldAssetstokenization,實物資產通證化)業務的增長入口。
2024年8月,在香港金管局的指導下,螞蟻數科支持內地新能源上市公司朗新科技成功完成RWA跨境融資,即將新能源充電樁資產的收益權Tokens化(即通證化),使之成為鏈上資產,在Blockchain平臺上面向全球投資者發售融資。
“香港立法賦予穩定幣以合法身份,相當于給Web3的鏈上交易發了一張‘準生證’。”邊卓群表示,合規穩定幣將為RWA等鏈上交易提供合法的交易貨幣,這意味著監管層面對相關業務探索給予認可。在獲得合法身份之后,穩定幣、RWA等業務有望迎來規模化發展。
邊卓群表示,合規穩定幣將為RWA等鏈上交易提供合法的交易貨幣,這意味著監管層面對相關業務探索給予認可。在獲得合法身份之后,穩定幣、RWA等業務有望迎來規模化發展。
“相信我們的RWA和香港穩定幣的結合,會催生出廣闊的應用場景,推動港元穩定幣發展壯大。”邊卓群稱。
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已入局。
早在2019年,摩根大通就推出了自己的穩定幣——JP.Mcoin(摩根幣)。
近日,據媒體報道,美國最大的幾家銀行正在探討是否聯手發行一種聯合穩定幣,參與討論的公司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富國銀行及其他大型商業銀行。同時,一些美國地區銀行和社區銀行也在考慮,是否成立一個獨立的穩定幣聯盟。但對于規模較小的銀行來說,這樣的項目會更加困難。
在首批入選香港金管局穩定幣發行人沙盒的三家公司中,包括渣打銀行(香港)、安擬集團、香港電訊(HKT)成立的合資公司。據介紹,渣打銀行是中國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有助于合資公司充分應用銀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嚴謹的管治。
在日本,該國最大銀行三菱日聯據報正籌備發行日元穩定幣。
“2025年以來穩定幣與傳統金融體系的融合發展正在全面推進。”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等人在《財經》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這一方面體現為穩定幣發行人與支付機構的合作不斷拓展,另一方面則是銀行機構也在紛紛入局穩定幣業務。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等人在《財經》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這一方面體現為穩定幣發行人與支付機構的合作不斷拓展,另一方面則是銀行機構也在紛紛入局穩定幣業務。
多位受訪人士告訴《財經》,截至目前,穩定幣最主要的應用場景是加密資產交易,即“炒幣”。
實際上,2014年穩定幣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炒幣的出入金問題。一方面,加密資產交易多發生在不合規的離岸交易所和DEX內,這類交易所往往無法接入主流銀行系統,投資者資金缺乏進出渠道;另一方面,Bitcoin等Crypto價格波動頻繁,無法承擔交易貨幣功能。
在此背景下,價值穩定且能夠與傳統金融系統連接的穩定幣應運而生。以投資Bitcoin為例,投資者需先購買穩定幣,再使用穩定幣在交易所內買賣Bitcoin。正因如此,穩定幣被認為是法幣與Web3數字生態系統之間的橋梁。
在Crypto投資者們“炒幣”熱情的推動下,穩定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效率和成本優勢得以充分體現。
據鄒傳偉介紹,在傳統的跨境交易場景中,交易資金通過銀行賬戶體系向境外流動,而交易信息通過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等報文系統傳輸,二者交匯后才能完成支付結算。同時,跨境支付往往存在跨時區、跨系統、跨網絡、跨銀行交割的情況,每個環節都要做KYC(了解你的客戶)、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合規審查,綜合下來成本較高、效率偏低。
穩定幣具備“點對點”交易特性,跨境支付通常只需要一個錢包地址。“穩定幣的資金流和信息流合二為一,而且都是跑在一個Blockchain系統上,24小時都在運行,也沒有中間環節,當然更快。”鄒傳偉表示。
沈建光此前文章提及,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現有的銀行跨境匯款通常需要五個工作日左右才能結算,平均成本率在6.35%。但基于Blockchain的穩定幣支付,支持全球“7×24”實時支付,且費用非常低,如通過Solana等Blockchain發送穩定幣的平均成本為0.00025美元左右,幣安支付(BinancePay)的穩定幣轉賬在轉賬金額超過14萬USDT時,才收取1美元的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趙鷂在其署名文章中表示,一筆典型的B2B跨境支付固定成本在25美元-35美元之間,其中賬戶流動性成本、財務操作成本以及合規成本占大頭。“未來,穩定幣進入監管合規框架后,傳統跨境支付所應付出的各項成本也將施加于穩定幣,只有用實踐才能檢驗穩定幣跨境支付的成本優勢。”趙鷂表示。
穩定幣支付的能力和穩定性也在不斷提升。沈建光表示,Solana等主網持續處理的實際TPS(每秒交易數量)已經達到2000次-3000次,已在向Visa、萬事達卡等主流支付機構快速靠攏。
沈建光表示,Solana等主網持續處理的實際TPS(每秒交易數量)已經達到2000次-3000次,已在向Visa、萬事達卡等主流支付機構快速靠攏。
在京東開展的穩定幣沙盒測試中,跨境支付也呈現出交易速度快、成本低、服務全年不中斷等特點。“這使它非常適合目前的國際貿易結算應用。”劉鵬稱。
憑借全天候運行、天然跨境、即時結算、成本較低等特性,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應用前景已成共識。
Circle公司在招股書中斷言,其穩定幣網絡有潛力顛覆國際匯款和跨境支付市場。麥肯錫《2024全球支付報告》顯示,2023年國際匯款和跨境支付收入約為2880億美元。
邊卓群亦對《財經》表示,“穩定幣最大的使用場景是跨境支付,可實現低成本、T+0(實時)的跨境支付體驗。”
由此也延伸出一個問題,穩定幣會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現有跨境支付結算體系?
“穩定幣支付網絡是一種基于Blockchain的非銀行支付系統,肯定有它的發展空間和前景。但它與現有的支付系統,比如基于銀行賬戶和SWIFT這類報文系統所構成的全球支付網絡是兩回事,二者不具有可比性。”鄒傳偉表示。
“按照主流穩定幣法案的規定,穩定幣更多被定義為支付工具,本質上與我們熟知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余額類似,你很難想象老百姓不用銀行卡(特別是信用卡),而是把錢都充到支付寶和微信里來用。”鄒傳偉認為,穩定幣的天然特點決定了它更多是一個聚焦零售支付的系統,在跨境支付中也更多被用于零售支付場景,其中包括炒幣。
鄒傳偉認為,穩定幣的天然特點決定了它更多是一個聚焦零售支付的系統,在跨境支付中也更多被用于零售支付場景,其中包括炒幣。
國際貿易結算中,穩定幣“點對點”的交易模式不一定是更好的選擇。
趙鷂表示,“點對點”的去中介化忽視了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時間和空間雙重信息不對稱問題,忽視了人類在長期以來的國際貿易活動中所積累的經驗與體系,也忽視了國際貿易對保險、公證、檢驗等各類型中介服務機構的內在需要。正是因為國際貿易結算的復雜性,人們才發展出信用證(L/C)、托收(Collection)、電匯(T/T)等各種貿易結算工具,而接近“點對點”支付的電匯所能適用的貿易場景少之又少。
趙炳昊2022年發表于《政法論壇》的一篇文章指出,“穩定幣的便捷性和全球性也帶來了諸如跨境*洗*錢、逃避外匯監管等諸多監管難題。”
“電詐、毒品、*洗*錢等等,凡是涉及資金交易的違法犯罪活動,都存在使用穩定幣逃避監管的情況。”趙炳昊告訴《財經》,“以電詐為例,詐騙方得手后迅速將電詐資金轉換為穩定幣后轉移,穩定幣匿名性強、資金轉移速度快,從技術上給司法機關帶來極大挑戰。”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曾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情況發布會”上介紹,詐騙集團利用Blockchain、Crypto等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更新升級犯罪工具,與公安機關在通訊網絡和轉賬*洗*錢等方面的攻防對抗不斷加劇升級。從資金通道看,傳統的三方支付、對公賬戶*洗*錢占比已減少,大量利用跑分平臺加Crypto*洗*錢,尤其是利用USDT危害最為嚴重。
“穩定幣與傳統支付結算體系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并行的狀態。”鄒傳偉總結。
“支付只是市場主體經營中的一個環節,最終是為了獲取以法定貨幣計價并以法定貨幣體現的收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在其署名文章中表示,“穩定幣最終必須上岸兌現為法定貨幣,并記入銀行賬戶以獲取利息收入。”
在劉曉春看來,跨境支付中不同幣種的兌換不是穩定幣所能解決的,最終還是要通過銀行清算體系來實現。由此可見,穩定幣的真正成功,不是脫離銀行體系,而是必須與銀行體系高效無縫對接。
貨幣角力:美元化卷土重來?
圍繞穩定幣展開的立法、商業競賽背后,隱含著主權貨幣的角力。
特朗普政府強推《GENIUS法案》的一個關鍵背景是:美元地位正在衰落。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美元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占比下降至57.80%,創1995年有統計以來新低。
2025年4月、5月,美國國債連續兩個月出現劇烈波動,市場對美債作為“最安全資產”的信任出現松動。
與此同時,美元計價的穩定幣占到了穩定幣總市值的99%以上,其儲備資產以美債為主。截至2024年末,泰達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美國國債規模高達1130億美元,一躍躋身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之一。
德銀認為,由于穩定幣法案正式確立了穩定幣發行方作為準貨幣市場基金的角色。這不僅支持了美國短期債務市場,還將非美元流動性引導至美元。
根據美聯儲數據,截至2025年4月末,美元流通中的現金(M0)規模為5.8萬億美元。美聯儲此前估計,約60%的美元在美國境外流通。照此計算,目前流通在美國境外的美元現金規模為3.48萬億美元。
“穩定幣與現金有替代關系,如果美元穩定幣替代流通在美國境外的美元現金,那也將是上萬億美元的規模。”夏樂表示,這意味著美元穩定幣可能帶來上萬億美元的美債購買力。
渣打銀行報告預計,到2028年底穩定幣發行量將達2萬億美元,由此帶來額外1.6萬億美元的美國短期國債購買需求。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GENIUS法案》構建一個“鏈上布雷頓森林體系”,只是美元的錨從黃金變成美債。
對此,亦有人持不同意見。
在鄒傳偉看來,所謂“鏈上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夸大了穩定幣的作用。“美國國債總量超過36萬億美元,穩定幣總體量才2500億美元,且主要儲備短期美債,它不足以解決美國國債的問題,特別是長期美債的問題。”
“換一個角度來講,假設穩定幣發行方持有的美債能夠擴大至當前的10倍,這對于美國而言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金融穩定的潛在風險點?還需觀察。”鄒傳偉表示,理論上,穩定幣的用戶可以隨時按面值贖回,發行方則對應賣出儲備資產,一旦用戶集中贖回,穩定幣發行方集中拋售美債,可能引發市場動蕩。
“理論上,美元穩定幣面臨‘不可能三角’:美元穩定幣大規模發行,儲備資產大規模投資于美國國債(特別是長期國債),用戶可以靈活贖回,這三個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鄒傳偉說。
盡管如此,美元穩定幣將強化美元地位幾乎已成業內共識。
“主要是因為美元穩定幣將強化美元在全球范圍內的使用。”夏樂表示,在一些主權貨幣不夠強勢的國家,美元穩定幣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當地主權貨幣,進入日常支付,沖擊一國貨幣體系,即所謂“美元化”問題。
此前,主權國家主要通過立法和執法確保主權貨幣地位,但穩定幣作為線上支付工具,給當地政府的監管也帶來了不小挑戰。
實際上,鄒傳偉對《財經》表示,中國內地也有居民和機構持有和使用美元穩定幣,應用場景包括日常支付、貿易結算、投融資甚至資本外逃等,形成“美元飛地”。
以跨境電商場景為例,一位境內Crypto投資者和研究人士對《財經》表示,他在義烏等地實地調研發現,部分跨境電商在銷售過程中收取美元穩定幣,以降低收款成本、提高收款效率,同時規避外匯管制。在境內的交易中,也存在使用美元穩定幣的情況。
另一位來自跨境支付機構的人士對《財經》表示,目前確實有極少數跨境電商和部分傳統跨境貿易商使用美元穩定幣進行交易。這種現象可能集中在非洲、南美等外匯環境復雜、傳統銀行跨境處理能力較弱(當地銀行無法辦理外匯兌換或處理時間過長)的國家和地區。
對此,多位受訪人士表示,人民幣是強勢貨幣,美元穩定幣在境內的隱秘流通不會撼動人民幣的主權貨幣地位,但應關注其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
王永利撰文指出,“美元穩定幣的快速發展,給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帶來全新的挑戰,如果在支付效率、清算成本等方面不能趕超美元穩定幣,那么,人民幣跨境支付和國際化發展將面臨很大束縛。”
有鑒于此,包括王永利在內的專業人士均建議,應加強對穩定幣的研究,并考慮在中國香港推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進行相關探索。
“目前人民幣在部分國家實際被用于日常支付,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可以替代這部分需求,對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夏樂稱,面對美元穩定幣未來可能帶來的外溢效應,中國要嘗試發行人民幣穩定幣,才能知道如何應對。
在當前的規則下,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也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缺乏一個足夠有深度的離岸人民幣貨幣市場。”夏樂表示,“當前離岸人民幣貨幣產品有限,短期利率波動幅度較大,能否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和穩定性?”
”夏樂表示,“當前離岸人民幣貨幣產品有限,短期利率波動幅度較大,能否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和穩定性?”
此外,穩定幣自身也可能出現價格脫錨等風險。
2022年5月,全球第三大美元穩定幣UST因錨定資產價格暴跌而脫錨,最終走向系統性崩潰,一度超過180億美元的市值歸零。
傳統金融體系的風險也在向穩定幣滲透。2023年3月,硅谷銀行遭遇存款擠兌后倒閉,Circle未能成功提取存放在該行的部分現金儲備。受此影響,USDC被投資者恐慌性拋售。USDC價格一度脫錨,跌至0.87美元附近。
2023年3月,硅谷銀行遭遇存款擠兌后倒閉,Circle未能成功提取存放在該行的部分現金儲備。受此影響,USDC被投資者恐慌性拋售。USDC價格一度脫錨,跌至0.87美元附近。
“穩定幣運行過程中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合規風險等等。”一位深耕中國香港市場的科技人士對《財經》表示,對此,《條例》從立法層面對穩定幣的發行和管理做了細致的規定,包括流動性管理、儲備資產管理、技術風險管理,以及KYC、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合規管理等。
“在實際監管過程中,預計相關舉措會更加細致和落地,以嚴格把控風險。”前述人士稱。
免責聲明:巨頭落子、立法賽跑、資本狂歡 全球穩定幣風暴如何演進文章轉發自互聯網,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風險很高,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定。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