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第214次Ethereum執行層核心開發者會議(ACDE)上,核心開發者同意保持Fusaka升級的最終范圍基本不變,僅添加一項額外的EIP(EIP7939),即覆蓋了12個EIP,這也標志著Fusaka正式從「規劃」邁入「實質落實」階段。
而作為自TheMerge以來規模最大的硬分叉捆綁升級,市場普遍預期,如果Fusaka能按計劃在2025年底推出,將為L2數據空間帶來又一輪數量級的提升,L2的交易費用可能在未來1-2年內進一步降低,從而鞏固Ethereum在競爭對手面前的地位。
這種轉變并非偶然,而是Ethereum嚴格按圖施工、持續迭代推進路線圖的結果,我們可以簡要回顧一下近些年Ethereum網絡的關鍵升級:
2022年Ethereum通過TheMerge升級順利轉向PoS機制,極大降低能耗,并為后續升級騰出了執行層帶寬;
2024年又成功激活Dencun升級,引入Blob數據機制,為L2提供了低成本、臨時存儲空間,使Rollup成本驟降,為可擴展性打開通道;
前不久的 Pectra升級則于5月7日成功上線,大幅優化了驗證者操作流程,并增強參與PoS系統的靈活性;
而下一步的Fusaka升級,正是延續上述進程的關鍵一步。
根據Ethereum基金會聯合執行董事TomaszKajetanStańczak的最新表態,Fusaka將于2025年第三或第四季度上線主網(時間待最終敲定),并計劃實現包括PeerDAS數據可用性采樣在內的多個核心EIP,進一步推動Ethereum從性能瓶頸走向主流適用。
可以說,從TheMerge→Dencun→Pectra→Fusaka,Ethereum正在有條不紊地向其長遠藍圖推進,即打造一個兼具安全性、可擴展性、去中心化與可持續性的全球網絡。 Fusaka升級全景
從本次升級所包含的12項核心EIP來看,基本涵蓋了數據可用性、節點輕量化、EVM優化、執行層與數據層協同機制等多個技術維度。
其中本次Fusaka升級最具關注度的提案是EIP7594(PeerDAS),它引入了「數據可用性采樣(DAS)」的機制,允許網絡中的驗證者只需下載Blob數據的一部分即可完成驗證,而無需完整存儲所有數據。
這就極大降低了網絡負擔,提高了驗證效率,為L2的大規模交易處理能力鋪平道路,而這里的「Blob」概念,則要追溯到2024年Dencun升級中引入的EIP-4844。
作為Ethereum2024年最重要的里程碑,Dencun升級的EIP-4844首次啟用了攜帶Blob的交易,使L2們可以選擇不再使用傳統的calldata存儲機制,從而大幅改善了L2上交易、轉賬所需的Gas費用。
那什么是攜帶Blob交易?簡言之,就是將大量交易數據嵌入Blob中,從而能夠顯著減少Ethereum主網的存儲和處理負擔,不計入Ethereum主網狀態,直接解決了與數據可用性相關的L1成本問題,確保L2平臺可以提供更便宜、更快速的交易,而不會影響基于Ethereum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
而這里的Blob擴容也是在Pectra的基礎之上——5月的Pectra升級已將Blob容量從3個增加至6個,值得一提的是,Vitalik曾公開表示,理想情況下,Fusaka將把Blob容量擴展至72個/區塊(先階段性增長至12~24),未來若全面實現DAS,理論最大容量可達512個Blob/區塊。
一旦落地,L2的處理能力(TPS)有望躍升至數萬級別,這將大幅提升鏈上DApp、DeFi、社交網絡、游戲等高頻交互場景的可用性與成本結構,這也是Vitalik此前提出的《L2安全與最終化路線圖》中的核心方向之一。
同時,Fusaka還計劃通過引入Verkle樹實現狀態與節點結構的輕量化,不僅能顯著壓縮狀態證明體積,使輕客戶端和無狀態驗證成為可能,也有助于推動Ethereum的去中心化與移動端普及。
除此之外,Fusaka也關注虛擬機層(EVM)的靈活性與性能瓶頸,包含以下提案:
EVM及合約優化則依賴于EIP7939(CLZopcode):高效實現位操作,加速加密運算;
EIP7951(secp256r1替代支持):提升對Web2和企業架構的兼容性;
EIP7907:擴大合約體積上限,支持更復雜邏輯的部署,提升開發者靈活性;
為了保證擴容不影響網絡穩定性,Fusaka還引入了EIP7934設置區塊體積限制,確保區塊不會因Blob擴容而過重,并通過EIP-7892/EIP-7918調整Blob使用費用,防止濫用資源,動態匹配供需波動。Ethereum擴容與體驗的分水嶺?
從整體上梳理的話,我們會發現Fusaka不僅是一次技術升級,更有望在多個關鍵層面奠定了「從可擴展性到可用性」的橋梁。
譬如對Rollup開發者來說,意味著更低的數據寫入成本、更靈活的交互空間;對錢包與基礎設施提供者來說,則意味著支持更復雜交互與更重負載的節點環境;對終端用戶來說,則是體驗成本更低、響應更快的鏈上操作;對企業與合規用戶來說,EVM擴展與狀態證明簡化也將使鏈上交互更易于接入監管系統和大規模部署。
不過還是要保持謹慎樂觀,截至發文時,Fusaka仍在多個Devnet上進行測試,最終上線時間仍有變動可能,在樂觀情形下,Fusaka有望于2025年底完成主網部署,屆時或將成為Ethereum歷史上繼TheMerge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總的來看,Fusaka不僅限于鏈上擴容能力的增強,更代表Ethereum向主流商業應用與普通用戶過渡的關鍵一步,有望為下一階段的Rollup生態、企業級Dapp、鏈上用戶體驗提供技術基礎。
Ethereum走向大規模主流應用的真正分水嶺,或許正在逼近。
免責聲明:解構Ethereum Fusaka 升級:12 個 EIP 背后的擴容進化論文章轉發自互聯網,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風險很高,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定。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